在我國廣東、廣西、云南等省的山谷巖縫中或大樹洞內(nèi),有一種既象壁虎,又象蜥蜴的動物。它們雌雄同居,每到傍晚或清晨就發(fā)出“蛤”、“蚧”的叫聲,捕捉的人就根據(jù)叫聲去捕捉。因而將它們定名為蛤蚧。
蛤蚧有補(bǔ)肺益腎定喘止咳作用,主要治療因肺腎兩虛引起的咳喘病。也就是說,見有咳嗽氣喘,稍微活動氣喘加重,吸氣困難,說話聲音低微,面部虛腫的病人,就可以用它來治療。如慢性支氣管哮喘或慢性支氣管炎伴有肺氣腫者,以及心臟病引起的氣喘,辨證屬虛證者即可用之。但實(shí)證咳喘一般不宜用,如急慢性支氣管炎、肺炎以及支氣管哮喘等均屬實(shí)證,皆不宜用本品。
蛤蚧不但能治虛性咳喘,而且也可治久病體虛,腎虛陽痿,五更泄瀉等癥。
蛤蚧的用法,一是入煎劑,取本品3~6克,再配入人參,胡桃肉等煎服,二是燉服,用本品一對與瘦豬肉、冬蟲夏草等同燉,三是研粉吞服,一般用1~3克,大劑可用6克。另外市場上所賣的蛤蚧酒,以補(bǔ)腎壯陽為主,咳喘病人不宜用,因酒有刺激性,如果服了會加重咳喘。